毕竟,就算是状元郎,也无非是七品,甚至只是从七品而言。

去外地当县令,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吏部给忘了。

至于皇帝?

天下文武百官,少说三四千,他能都记得住?

就算成不了学生领袖,也足够家里的孩子,衣食无忧的吃上一辈子官饭。

各大王府,各大商行,哪里不缺人才?

哪怕是最废柴的,只要进入书院,以后还能去地方上的官学,当教书先生。

而且绰绰有余。

没人会质疑,书院学子的学问。

更不会有人质疑他们的前途。

能把孩子送进书院,当然是最好的人情往来!

只可惜,书院早就卡死了所有门路。

如果真是通过走门路进入书院,那就等着承担老王勣和虞世南的怒火吧!

这两个人发起飙来,连皇帝都无可奈何!

本事一句无心之言,李承乾压根没寄希望于,柳白能当回事。

结果,令他没想到的是,柳白竟然一口答应下来!

“可以,给你十五个名额!”

“十五个?!”

李承乾眼珠子瞪得老大,差点咬了舌头!

十五个名额,是什么概念?

书院的规模,较之从前增加了十几倍。

每年的招生名额,也不过五千人左右罢了。

看起来挺多,但是相比于大唐庞大的人口基数,就显得很渺小了。

贞观十一年,不是贞观二年那个可怜的年代。

人人识字是不可能的。

但最起码,每个县都能随随便便,拉出来一支几百人的文人队伍。

大唐十道,再加上西域都护府,以及陇右等地方的边边角角。

每道顶多能分到五百人。

再分化到各个州府,人数,就少得可怜了。

以长安所在的雍州为例,人口上四百万!

刨去杂七杂八的人,剩下的读书人,不在二十万之下。

二十万人,抢不到五百个名额...

四百取一,也是极难的!

柳白一下子拿出十五个名额,几乎等同于四五个大县的余量了...

李承乾的脸色有些讪讪的。

“柳大哥,不合适吧...”

柳白轻笑一声,道:“没什么不合适的。”

一旁的柴令武等人,见有利可图,也纷纷趁机占便宜。

“柳大哥给我几个!”

“我有几个老部下,整天跪在家门口求着!”

“我爹说了,想要几个名额...”

“咱们兄弟,背后都站着一方大族,公平分配才是正理!”

“...”

兄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!

就连杜悫,也像过来凑凑热闹。

都是位高权重之人,谁还没个门生故旧的?

远的不说,光是柴令武和李愔,麾下就管着几万人!

岭南那地方,考上书院的人更是凤毛麟角。

哪怕只要来一个名额,也是面上有光的事情!

当然,也有不说话的。

李泰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。

张顗本想开口。

他知道他的智商,跟不上这帮人的思路。

笨人也有聪明的地方。

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,李泰干什么,他就干什么,肯定不会因此受到责罚。

李泰不干什么,他也坚决不干!

用李泰的脑子,来帮着自己趋利避害!

因此,张顗也没有开口。

他深知,李泰既然没有开口索要名额,就说明...这里头有坑!

柳白的手指,在桌子上轻轻点了几下。

兄弟们立刻不说话了。

“除去郑博文之外,还有二十九个名额,你们自己看着分,提前说好,这些人只能进入书院读书,没有一点成为学生领袖的可能!”

说完,柳白背着手,带着王守仁溜达出去。

他打算跟两个老婆好好谈一谈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