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辈的公主,对她倒是颇为亲厚。

皇家人爱怎么坐怎么坐,文武百官并不怎么在乎。

最引人注意的是,在龙椅阶下的两侧,还有十几个穿着官袍的人。

清一水都是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!

和在外边看到的那中年武将一样,文武百官竟然都是生面孔!

这群人,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?

正六品以下的官员,不认识都很正常。

因为皇权允许,很多人都拥有自主任命六品以下官员的权力。

尤其是在军中,临时封个陪戎副尉之类的小官,太正常不过了。

各位王爷、大都督府中的属官,也多的很。

只要随后去吏部领个官身就好了。

但六品以上就不同了!

不管是多偏的地方,权力多小的官,都必定要由三省大佬签字。

四品以上的,更需要皇帝亲自审批,由吏部和民部一同调查清楚来历,才能够颁布官身。

十几个四品官...着实有点吓人了。

要知道,赵普那个明后年就能进入三省的长安县令,也不过正五品上而已...

从地位上看,正四品已经是六部侍郎的级别了!

什么时候,朝廷的四品官衔变成了大白菜?

戴胄的脸有点黑。

他知道皇帝和柳白,私底下有不少猫腻,是朝中百官不知道的。

可一下子挑出十几个四品官,着实打脸打得狠了一点...

让文武百官起身之后,李二就侧着身子,跟台阶下一个年轻的四品官说着什么。

看着他那兴奋的表情,戴胄等人没来由得一哆嗦。

历史经验告诉他们,能让皇帝兴奋成这样的事情,对他们来说,绝对不是个好消息...

时间似乎有点久了。

年轻的官员们并没有忘记来到皇宫的使命。

“启奏陛下!”

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,从人群后方传来。

戴胄和温彦博,同时无奈的叹了口气。

换做从前,是万万没人敢这么干的。

就算是在大朝会上,谁先开口谁后上奏,都是有秩序规定的。

起码,要等大佬们先把重要的事情谈完才好。

可是书院的学生们进入朝廷之后,这种规矩就彻底被破除了。

规矩成了个屁,没人再遵守什么秩序。

不用想都知道,有胆子这时候搅扰皇帝雅兴的,肯定是书院出身!

戴胄没有回头,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。

应当是今科进士,文学院出身的刘文政,如今任七品的符宝郎。

隶属于门下省的符宝司。

算起来,要比李义府他们当年的殿中侍御史,还要清贵一些。

李二转过头来,看了一圈,没找到说话的人是谁。

刘瑾一直在观察着,看了看李二的脸色,高声道:“符宝郎刘文政上前!”

出来的,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官员。

李二的好心情并未被破坏,他笑吟吟的说道:“刘卿家有何见教?”

这种话,要分怎么看。

若是皇帝脸色不好,下边的臣子估计会跪下一片。

若是笑着说得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说明...皇帝的心情是真的很好。

刘文政梗着脖子,道:“敢问陛下,那边的同僚究竟是何出身?我等入朝的日子也不短了,却未曾见过!”

戴胄和温彦博这唯二的两位老臣,再次摇头叹息。

不知道根底的人,恐怕还会因为,这刘文政是多么耿直的条汉子。

可书院之中...有那种脑子犯轴的二杆子吗?

他们这些人,早就被书院开放的教育制度,磨砺得油光水滑。

只有一点,能让他们顶着皇帝的面子犯倔。

那就是...书院的威名。

书院学子是瞧不起任何人的。

在他们看来,书院出身的人,配得上任何官职,毕业之后直接当三省大佬,也没什么不妥的。

可台阶两侧那几个,分明跟书院没多大关系。

这就激起了很多书院派的仇视...

可想而知,刘文政肯定是个带头的。

等李二说清楚那些人的身份之后,估计所有书院派都会跳出来。

这种情况,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一开始,戴胄他们还会维护一二。

现在...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...

李二哑然失笑,看了看台阶下那些人,这才开口道:“刘卿可是对他们的身份存疑?”

刘文政当即答道:“并非微臣怀疑他们的身份,而是不知他们究竟是哪一司哪一府的同僚,请陛下解惑!”

李二哈哈一笑,道:“莫爱卿,有人在怀疑你们的身份!”

台阶左侧,一个穿着四品官袍,年纪比刘文政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,慢慢悠悠的站出来。

“刘文政,字宣农,前隋仁寿四年生于关内道丰州九原县,贞观四年入书院文学院,主修经学,兼修史学,曾随姚简之先生编纂《梁书》,年终审考为...”

说到这,他顿了顿。

从袖子里抽出个小本子,翻看了一下,脸上露出几分鄙夷之色。

“年终审考为中下等!”

刘文政涨红了脸,道:“你究竟是何人?书院年终审考成绩向来保密,你...你是如何知晓的?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