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宫的东宫,还没有来得及修建。

也就是说,李承乾还住在太极宫的东宫之中。

看着东宫长满杂草的墙头,李二生出几分,进去瞧瞧李承乾的心思。

这一年来,父子两个相见,要么在宣政殿,要么在紫宸殿。

也不知,不上朝的时候,李承乾都会做些什么。

李二学自己的老爹,给儿子来一个突然袭击。

他倒不傻,生怕李渊派人去书院把他叫回去。

估计李渊怎么都想不到,他跑到东宫来了。

东宫,建福门!

李二拎着半斤糕点,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。

他穿私服的时候,从来就没有提前通知的习惯。

像这种情况,早就有人帮他知会门口的侍卫了。

“看来,东宫还真是要好好修一修,把这修好了,大明宫内就不用再预备东宫的地方了...”

李二一边走一边看。

他住得离东宫不远,可自登基以后,总共也就来过东宫三次而已。

和武德四年时来东宫的情况差不多,该破的地方,还是挺破。

原来,不只是外边的墙头上长草,各个宫殿上也长草了...

进来老半天,连半个人影都没看见。

只是在角楼的方向,能影影绰绰看到几个巡逻的侍卫。

事实上,东宫一点都不小。

大概占据了太极宫的四分之一。

按照典制,东宫体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。

首先,是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太子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属于东宫的佐政系统。

其次,是左右春坊。

最后,则是詹事府。

这三个部分,本就是依照三省六部所建,俨然就是个小朝廷。

为的是提前锻炼一下太子的执政能力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三寺、诸监和太子左右卫、诸率府。

典制所书,东宫可有属员两千两百五十人,这还没算上太子左右卫和诸率府的兵丁。

可实际上,李承乾的东宫,加起来连五百人都到不了。

因为贞观六年的时候,李承乾将东宫大部分属员都割裂了出去。

包括九牧监,太子左、右清道率府,乃至太子左、右内率府,但凡是跟军方沾点关系的,李承乾一律不要!

这是一种绝对的自信。

同样,也是向李二表忠心的一种体现。

唯一留下,给东宫看门的太子左右卫,也被他削减了很大一部分,充入陇右边镇。

在别人眼中,李承乾绝对是储君的典范!

可落在亲爹眼中,免不了会有点心酸。

李二独自一人,在东宫里溜达了大半个时辰,竟然还是没看到人影...

他嘟囔了几声,揉了揉肚子,看了一眼手中的糕点盒,叹了口气。

“罢了,直接去崇仁殿吧...”

崇仁殿是李承乾日常起居的地方。

东宫的正殿是明德点和光天殿。

和李二总喜欢往紫宸殿跑一样,李承乾也不爱在正殿待着。

总觉得正殿之中,多了几分冠冕堂皇的感觉,少了几分人情味。

主要还是因为,崇仁殿是太子妃的地盘。

习惯了武顺在身边的李承乾,孤身一人总觉得冷...

按理说,李二这个当公公的,不应该往儿媳妇的殿宇钻。

不过李二是讲规矩的人吗?

他要是讲规矩,也就不会造两次反了...

普天之下,唯有长孙皇后能管得住他,对于一个骨子里的反贼而言,规矩就是个屁。

李二觉得自己已经相当够意思了。

最起码,还带了手信。

看了看拎在手中的半斤糕点,李二大步流星的走进崇仁殿之中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