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愔咬着牙,费力将筷子一样的粗针,顶进石棉布里。

一旁的李祐,急忙取来一卷新的石棉布,小心翼翼的将绳子头系紧。

李承乾站在对面,两只手死死抓着另一头,使劲往外拉。

董家工匠的手艺,实在是太糙了。

石棉布就要织得密不透风才好用,可现在,上边全是窟窿眼。

忙活了半天,才拼好七八卷,三人已经累瘫了。

“休息一会儿再干,大军开拔之前,一定要将所有的石棉,全都缝合起来!”

说完,柳白起身走了出去。

他没带猪嘴,不能距离石棉布太近。

就算接触时间短,他也不想冒这个险。

...

九成宫!

李二在几摞奏折之中挑挑拣拣,见没有关于柳白的消息,失望得摇了摇头。

自打柳白一走,李二心里就像少了主心骨一样,没着没落的。

平常不管遇见什么难题,只要找柳白,都更完美解决。

他不在,万一朝廷出岔子该怎么办?

至于三个儿子,似乎已经被他抛在脑后了...

“陛下!”

怀恩急匆匆的走进来。

“柳公子有消息了!”

李二猛地站起来,“快给朕!”

他打开书信,一点一点的看了起来。

脸色一会儿一变,时而眉头紧皱,时而面带笑容。

看完书信之后,他闭上眼睛,半天都没有说话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怀恩缓步上前,给李二研墨。

既然是柳白的来信,想必李二是会回复的。

果然,墨汁刚刚研好,李二就睁开了双眼。

他拿起笔,可是想了想,却又放下了。

琢磨了一会儿,再次提起笔,再次放下!

怀恩满脸疑惑。

他还是头一次见陛下如此犹豫!

不过,他并没有问信上的内容。

什么该问,什么不该问,他一向分得很清楚。

“长安现在有何动向?”

李二忽然开口问道。

怀恩老老实实的回答道:“回陛下的话,长安风平浪静,房相他们护持得很好,不过,近些日子,却总有些风言风语传来...”

“怎么讲?”

“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,说是玄奘法师马上就要回来了!”

李二一怔。

“自长安去天竺,竟然只用了大半年?”

对于大唐而言,天竺这个地方,究竟存在不存在都无法定论。

别说距离了,就连往哪个方向走,都不知道!

玄奘就靠着一双腿,找到了一个对大唐而言,完全陌生的国度?

别说找到这个陌生国家了,如果玄奘真的只用双脚走,到大唐边境起码都要一年多!

怀恩忍着笑,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这一切,还要追溯到柳公子的身上!”

“和柳白也有关系?”

李二还真就不知道,玄奘在临走之前,去求过柳白。

等听完了怀恩的讲述,李二哈哈大笑。

“倒霉的玄奘,好端端的求经之路,变成了开辟商道!怪不得这么快就回来了,柳家的商队,可是天下闻名的...”

他向来对佛门没什么好感。

身怀千古一帝的梦想,李二觉得,大唐百姓信仰的,应该是自己才对!

信个异族和尚?

是哪门子的道理?

同样,在这一点上,道门也仅仅是占了个名头的便宜罢了。

如果老子不姓李,道门的情况,并不会比佛门好多少。

不过,既然玄奘是去开辟商道的,那就大不一样了!

异族人来长安,东西卖得死贵,凭什么大唐就不能把东西卖给异族?

就算国库再充盈,谁还会嫌银子多?

怀恩继续道:“听说玄奘法师要回来的消息,袁监正便坐不住了,满世界的找人编故事,最后找到了书院里,一个名叫上官仪的学生,最后那故事登在了一种刊物上,叫...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